乐健康|儿童青少年抑郁、肥胖、近视、脊柱侧弯防治,中医有妙招
乐健康|儿童青少年抑郁、肥胖、近视、脊柱侧弯防治,中医有妙招
乐健康|儿童青少年抑郁、肥胖、近视、脊柱侧弯防治,中医有妙招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召开健康(jiànkāng)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“中医药与儿童青少年健康”专题发布会,介绍了中医药在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(fāngmiàn)有关工作开展情况(qíngkuàng)。
儿童青少年抑郁(yìyù)焦虑等问题,中医有哪些干预方法?
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梁辰: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(fāngmiàn),中医有着系统而独特的干预体系。基于“形神兼养(jiānyǎng)”的整体观,中医认为(rènwéi)儿童的情志问题与“肝常有余,脾常(pícháng)不足”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(mìqièxiāngguān),通过多维度调理能有效改善情绪问题。
中医调理注重标本兼治。对于轻中度情绪障碍,推荐(tuījiàn)使用甘麦大枣粥作为基础食疗方,配合每天晨起练习八段锦。推拿疗法(liáofǎ)采用开天门(tiānmén)、推坎宫,重点按揉太冲、内关等穴位,就像为情绪安装了调节阀(tiáojiéfá),能够有效疏解压力。耳穴疗法主要(zhǔyào)选用心、肝、神门等反射区进行贴压,方便在校期间孩子进行自我调节。
对于伴随(bànsuí)明显症状的(de)孩子,中医强调辨证施治,肝郁(gānyù)脾虚型常用逍遥散加减,犹如给(gěi)情绪“松绑”;心脾两虚型选用归脾汤化裁,好比给心灵“充电”。临床数据显示,这种个性化用药配合情志的疏导,能够显著改善孩子的情绪状态。
建议家长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,接触大自然(dàzìrán),同时(tóngshí)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。对于重度(zhòngdù)心理问题,中医主张早期识别、及时干预,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,就像为心理健康筑起双重的保障。
哪些因素导致儿童(értóng)肥胖?
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yīyuàn)副院长戎萍:中医学认为肥胖是属于“膏人”“脂人”“肥人”的范畴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因为小儿先天因素(yīnsù)导致的,和体质禀赋的特点有关系。可以看到,临床(línchuáng)上一些父母(fùmǔ)比较肥胖的,可能导致他的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就会比较高。另外,母亲孕期(yùnqī)营养摄入过度,也可以导致胎儿的肥胖,从而导致儿童(értóng)时期甚至到成人期的肥胖。
另外一方面就是后天因素(yīnsù),如过食肥甘厚味,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的(de)情况,还有一些饮食习惯,暴饮暴食,不节制,还有进食速度特别快。饮食结构里面包括高糖高脂高油的摄入(shèrù)。还有一些孩子有不规律的进食,缺少运动,包括长时间的久坐,或者(huòzhě)电子产品前屏幕时间过长(guòcháng),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,孩子学习压力特别大,这些诸多因素叠加之后,影响(yǐngxiǎng)脾胃的升清降浊(shēngqīngjiàngzhuó)的功能,导致脂浊痰湿堆积在体内,从而形成肥胖。
肥胖对儿童生长发育有(yǒu)哪些影响?
肥胖对儿童生长发育的(de)(de)影响是多方面、多系统(xìtǒng)的,比如心系疾病,儿童高血压、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高,并且增加成年后心率失常、心脏病甚至中风发生的几率。另外一方面,肺系疾病,肥胖的儿童哮喘(értóngxiāochuǎn)、鼾症,还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也会提高。此外(cǐwài)在内分泌系统,像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,还有代谢综合征,以及非酒精性(jiǔjīngxìng)的脂肪性肝病、性早熟,这些也是发生率会呈现上升的趋势。
此外,对(duì)于一些运动(yùndòng)系统(xìtǒng)来说,肥胖的(de)儿童运动负荷过重会导致运动损伤风险(fēngxiǎn)增加,增加骨折、下肢关节疼痛等风险。其实还有一点也是我们要引起高度关注的,那就是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影响,肥胖的儿童相对来说更容易引发一些情绪的易激惹、自卑、不合群,甚至社会交往能力的下降。
《黄帝内经》提到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(láo),故能形与(yǔ)神俱”。
这里首先我们要饮食(yǐnshí)有节,这是(zhèshì)非常重要的,古人云:“五谷为养、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,这也体现了膳食要平衡这样的理念。同时我们要养成良好(liánghǎo)的用餐习惯,规律的进食。
给(gěi)大家推荐一些中医食疗方,比如荷叶薏仁粥,我们可以用新鲜的荷叶一张,加上少许的薏苡仁,和粳米(jīngmǐ)一块儿熬粥给孩子间断服用。还有茯苓(fúlíng)饼,用茯苓磨成粉之后,和白面以2:1的比例同调后蒸饼或者用少量(shǎoliàng)橄榄油来煎饼。
中医药还(hái)有一些代茶(chá)饮也值得推荐,比如说可以用荷叶、桑叶、泽泻、山楂、决明子、枸杞子,用开水浸泡10分钟之后,在(zài)这一天中间断代茶饮。还可以用乌龙茶、荷叶、桑白皮在开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代茶饮。对于容易出现口臭、大便干的这一类孩子,临床上可以用栀子、山楂、乌梅,加适量(shìliàng)的蜂蜜开水冲泡(chōngpào)之后代茶饮。
对于(duìyú)儿童来说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(shuìmián)时间,也是儿童肥胖的一个(yígè)保护因素。对于学龄前的儿童,像幼儿园的儿童,每天(měitiān)睡眠时间要达到10-13个小时左右。小学生每天9个小时左右,初中生、高中生每天要8个小时左右。同时,要调节好儿童的情绪问题,给(gěi)孩子一个宽松、稳定的环境和氛围。
中医预防近视有哪些(něixiē)方法?
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亢泽峰:中医对近视有上千年的认识(rènshí),早在隋朝(suícháo)的《诸病源候论》中将其称“目不能远视”,在健康宣教,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、改善用眼环境、科学验光(yànguāng)配镜(pèijìng)的基础上,应用中医适宜技术,比如眼保健操、耳穴压丸、揿针、针灸、刮痧(guāshā)等,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的。
众所周知,眼保健操(yǎnbǎojiàncāo)早已广泛推广应用,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眼周穴位按摩技术,可以通过(tōngguò)刺激(cìjī)神经放松眼部肌肉,促进眼部血液循环(xuèyèxúnhuán),缓解眼疲劳。只有做好高质量的眼保健操才能发挥放松眼睛、减少调节滞后、改善视疲劳症状、防控近视发生和发展的作用。
什么是高质量的眼保健操呢?就是做到八字方针:准确、足时(shí)、足量、持久。要求全身放松,呼吸平稳(píngwěn),选穴准确,力度适中,选穴按揉时应该感受(gǎnshòu)到“酸、麻、胀、痛”的“得气感”,每天(měitiān)不少于2次,每次不少于5分钟,坚持每天操作。
耳穴压丸和揿针等中医(zhōngyī)适宜技术是经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可以预防(yùfáng)近视发生、控制近视进展的中医特色的技术,是一种简便(jiǎnbiàn)、安全、有效的干预手段。由专业医生指导,在家也可以用耳穴压丸来进行近视的干预。常用(chángyòng)耳穴穴位有:肝、肾、心、神门、目1、目2等。
在眼科专业医师指导下,内服中药也可以起到调节全身脏腑、气血阴阳的(de)作用,帮助我们“目”的精筋失衡恢复“稳态”,即达到(dádào)一种平和的状态。比如传统(chuántǒng)的经典名方“定志丸”“益气(yìqì)聪明丸”“驻景丸(zhùjǐngwán)”等优化形成有效方药,在临床运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控制近视进展和发生的疗效。
近视主要就是由于(yú)(yú)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,带来视觉负荷而发生(fāshēng)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认为,“阳气者(zhě),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。”通过户外活动、沐浴阳光,比如打羽毛球、乒乓球等球类运动,可以起到生发阳气的作用,从而推动神光发越于远,让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。现代医学(xiàndàiyīxué)认为,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,预防近视。我们建议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(xiǎoshí),或者是每周(měizhōu)累计达到14个(gè)小时以上。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当适当增加到3小时以上。上学期间应该(yīnggāi)充分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来进行眼部放松,鼓励儿童青少年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。
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脊柱(jízhù)侧弯?
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(jiànkāng)医学研究中(zhōng)心(zhōngxīn)主任梁辰:中医将脊柱侧弯归为“脊痹”“筋痹”范畴,认为其发生与“筋骨失衡、经气不利”密切相关。现代生活方式中,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导致脊柱问题的(de)潜在因素。
最常见的不良姿势(zīshì)包括长期单肩背包,使脊柱两侧肌肉受力不均;坐姿不正,喜欢跷二郎腿或歪(wāi)着身子写字;睡姿不当,使用过高或者(huòzhě)过低的枕头;以及长期低头玩手机,造成颈椎前倾。此外,运动(yùndòng)不足导致核心肌群力量薄弱,课桌椅高度不合适,书包过重等因素都会(huì)影响孩子脊柱正常发育。
如何(rúhé)判断孩子是否有脊柱问题?
家长可以通过几个简单方法初步判断孩子是不是有脊柱问题,比如(bǐrú)让孩子在自然站立时观察(guānchá)他的双肩是不是等高,弯腰时看背部是不是对称,平躺时比较双腿长度是否一致,观察衣服领口(lǐngkǒu)是否经常歪向一侧,检查鞋底磨损的部位(bùwèi)是不是对称。
如果发现异常,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的(de)检查(jiǎnchá),X线可以准确测量脊柱侧弯角度。
中医在脊柱侧弯防治方面(fāngmiàn)具有独特优势。首先中医强调治未病,在侧弯初期就能够通过手法调整、功能锻炼等方法干预。我们采用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,运用传统(chuántǒng)推拿(tuīná)手法矫正小关节(guānjié)错位,配合针灸疏通经络气血。
其次(qícì),中医注重整体调理,除了局部治疗,医生还会根据患儿体质进行辨证用药。比如肝郁气滞(qìzhì)型、肾精(shènjīng)不足型、脾虚湿盛型可以选用不同方药进行调理。这种整体调节能够改善内环境(huánjìng),促进脊柱健康发育。
再者,中医还有很多丰富多样的外治法,比如中药热敷包能(bāonéng)温经通络;拔罐疗法可松解肌肉痉挛;导引功法,能增强(zēngqiáng)核心肌群力量。这些方法(fāngfǎ)安全有效,特别适合生长发育期的儿童。
如何(rúhé)预防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?
在预防方面,建议儿童青少年(qīngshàonián)每坐45分钟就起身活动;选择双肩背包,并且重量要适宜;睡硬板床,枕头高度适中;定期进行游泳(yóuyǒng)、引体向上等体育锻炼;练习“五点支撑”“小燕飞”等动作,都(dōu)对脊柱健康有好处(hǎochù)。
需要强调的(de)是,对于侧弯角度超过20度的患儿,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(zhìliáo)。中医在早期干预、延缓进展、改善(gǎishàn)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,但严重侧弯,仍然(réngrán)需要配合支具或者手术矫正。强调早发现早干预,这是治疗孩子脊柱侧弯的关键。
老年人十二字防(zìfáng)跌倒口诀
6月9日至15日是我国(wǒguó)首个“老年人跌倒预防宣传周”,提出(tíchū)“要锻炼、要服老、要适老、早治疗”的十二字防跌倒口诀。
“要锻炼”,即老年人在(zài)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晚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可以通过金鸡独立、提踵、坐站(zuòzhàn)练习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锻炼方式改善自身的肌肉力量及(jí)平衡功能。
“要服老”,即(jí)老年人在心态上应接受增龄导致身体机能退化的现实,主动接受并使用必要的适老辅具;在行为上,要习惯“慢”节奏(jiézòu),起床,起身、站立、走路(zǒulù)、上车等动作都要“慢”一点儿。
“要适老”,即对老年人生活的(de)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,如改善家中照明,室内光线强度适中(shìzhōng);去除室内不必要的台阶(táijiē)和门槛;使用防滑材质的地板、地砖并(bìng)注意保持地面干燥;在马桶、淋浴、床、沙发、台阶、楼梯、斜坡等重点位置安装扶手,等。
“早治疗(zhìliáo)”,即老年人应积极治疗跌倒相关疾病,如神经系统(shénjīngxìtǒng)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眼部疾病、骨骼关节疾病等;如果发生了跌倒,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知家人和医生,以及时排查跌倒发生的原因(yuányīn)。
工人日报客户端《乐健康》第629期(qī)
来源:工人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
[编辑:成露(chénglù) 窦菲涛]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